她,大年初一最先逆行出征武汉;
她,所在的团队是个“6人小分队”;
她,因性格热情爽朗被称“快乐丹”
......
我们健康家园特邀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、健康家园优秀志愿者讲师潘晓丹讲述援鄂那些事儿。
谈起对湖北武汉的印象,晓丹用两个词来概括,分别是:难忘、感动。
关上武汉第四医院院区的一盏灯,再关上病房的最后一扇门,晓丹回忆起那天的场景,她坦言,当晚心里五味杂陈,有些失眠。
晓丹明白,这是一种不舍,对患者的不舍,还有对一种对战场、对战友的不舍。
春暖花开,留下暖心故事
从没有生而英勇,只有选择无畏。因为使命在肩,所以义无反顾、勇往直前。
刚抵达武汉时,晓丹只有一个目标:零感染、打胜仗,还有平安回家。“我们来的那天是晚上,夜很静,城也很静。”晓丹说,手机里消息很多,陆陆续续有好友发来关心的话语,来不及一一回复。
58天里她和小分队的其他成员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,对于患者,她说会一直记得他们,也希望以后工作之余,还能常来看看武汉这座城。
援鄂有着数次动容,晓丹已分不清自己哭过几次:3月22日“凯旋日”,她一路泪目;看到武汉街头车流复苏,她有些激动;战友给她绘制专属头像,她开心不已;有幸与李兰娟院士单独合影,她是小迷妹;一份元宵节家书写在酒店信笺上,她执笔时难抑思乡情。
可是一到医院,她就给患者们写信加油:武汉原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,现在生病了,但是祖国很关心你们,阳光总会出来的。
她也在防护服上创作:晓丹来啦,左侧配上电影中可爱的形象大白,还领着老人们唱歌:我是一条小青龙,小青龙,我有许多小秘密,小秘密......
很快,性格热情爽朗的晓丹被许多人喜欢。一位爷爷因没见着晓丹,怎么也不肯出院,一直等到她上班,合影后才心满意足地出院;被救治的患者一看到她,马上叫出了晓丹的名字,拉着她手连声说,太想念她,晓丹做得事比女儿做得还多;一位阿姨感动于晓丹把自己的水果分给她吃,即使是换了病区,又一次相遇后,阿姨依旧要把晓丹的联系方式记录到家人通讯录里......
病毒无情人有情,这一幕幕融化寒冬,笃定晓丹“走过冬天便是春”的信念,耕耘希望,常会收获幸福,春暖花开,留下暖心故事。
翻开晓丹的微信朋友圈,58天里基本保持每日打卡,百余条消息分享着各种感动的瞬间。
援鄂对他们来说,是一次考验,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。
因为天气缘故,隔离重症病区十分闷热,脱下防护服,里面的衣服也全部湿透,回到酒店洗澡,冲下来的水都是带咸味。
被问及是否辛苦,晓丹的答案是否定的,“只是上班地方不同,对象不同而已。”
就在前阶段,她所在的团队是全浙江收治率最多、治愈率最高,支援时间最长、最能吃苦的一支队伍,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”的称号。
“6人小分队”各有自己的分工,她在团队中的角色就是负责活跃气氛。晓丹坦言,她喜爱大家给她起的“快乐丹”这个称呼,更骄傲自己能成为病房里的“开心果”。
喜欢海鲜,最爱吃螃蟹、海瓜子,喜欢汤圆......晓丹是名副其实的吃货,一一作了举例,她还笑着说,战友们带去的零食快被她吃光。相比于吃货,晓丹更喜欢健康家园优秀志愿者讲师这一身份。
她愿意在工作之余给青少年讲解急救知识,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是她所信奉的理念和践行的方向。“成为一名医护人员能救死扶伤,作为一名青少年急救课程的讲师却能让更多人避免伤害,学会自救和互救。”
“相信坚持的力量,用阳光照亮前行路!”
这是“快乐丹”送给所有青少年的slogan,坚信着奋斗所代表的的分量。
平日里,或许很少去思考生命,但请相信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,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。
疫情之下,我们看到逆行的大爱,也看到团结的力量,更能明白生命的无常和可贵,更懂得善待和珍惜,去做值得做的事,去爱值得爱的人,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,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。